张景岳的学术立场

张景岳早年推崇丹溪之学 。 朱丹溪处于《局方》盛行的时代 , 医者每多滥用辛热燥烈药物而致伤阴劫液 , 故朱氏以“阳有余阴不足”立论 。 明代医学界河间、丹溪的火热论相火论占统治地位 , 更有时医偏执一说 , 保守成方 , 不善吸取精华 , 反而滥用寒凉 , 多致滋腻伤脾苦寒败胃 , 成为医学界的时弊 。
 
景岳在多年丰富临床实践中 , 逐渐摈弃朱氏学说 , 私淑温补学派前辈人物薛己(1486年-1558年) 。 薛己身为明太医院使 , 主要为皇室王公等贵族诊病 , 病机多见虚损 , 故喜用补 。 景岳出身贵族 , 交游亦多豪门大贾 , 故法从薛氏 , 力主温补 。 特别针对朱丹溪之“阳有余阴不足”创立“阳非有余 , 真阴不足”的学说 , 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 。
 
张氏学说的产生 , 出于时代纠偏补弊的需要 , 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。 因其用药偏于温补 , 世称王道 , 其流弊使庸医借以藏拙 , 产生滥用温补的偏向 。
 
张景岳善辨八纲 , 探病求源 , 擅长温补 , 并在其医学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充分反映 。 治疗虚损颇为独到 。 反对苦寒滋阴 , 很好地纠正了寒凉时弊 。 他的阴阳学说、命门学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。
【张景岳的学术立场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