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盆景】中国盆景流派——海派简介


【盆景】中国盆景流派——海派简介

文章插图

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 , 全境为冲积平原 , 仅东北境内不足山等火山岩丘 , 郊区河港密布 , 黄浦江、吴淞江(又称苏州河)流贯市内 , 为太湖次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 。 唐属华亭县 , 宋始设上海镇 , 元代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设上海县 。 鸦片战争后 , 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制清政府辟为商埠 。 1928年设上海特殊市 。 1930年改成上海市 , 敏捷开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乡村 , 对外贸易、贸易、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 , 号称“东方明珠” 。
上海的盆景艺术 , 已有400余年汗青 。 明代隆庆、万历年间(公元1567~1620年) , 上海嘉定地域的盆景已具有事先的较高水平 。 在明代王鸣韶的《嘉定三艺人传》、陆廷灿的《南村漫笔》、清代程庭骛的《练水画征录》等著作中 , 均有关于盆景的记叙 。
因为上海的非凡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商业中的主要位置 , 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改造发明、擅长接收新颖事物的海派文明 , 这类文明在京剧艺术上有十分凸起的显示 , 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派别 。 在这类文明的薰陶下 , 上海盆景普遍汲取了国际各次要派别的长处 , 同时还自创了日本及海内盆景的外型技法 , 创建了以师法天然、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 。 1965年 , 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“必需师法天然 , 支持装腔作势、板滞失真 , 并要去芜存青 , 在进修各地传统盆景作风根底上锐意求新”的主意 。 1978年 , 上海植物园建立盆景研究所 , 创作运动绝后活泼 。 1982年 , 《上海盆景作风研讨》的论文地下宣布 , 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际同业和爱好者公认和熟习 , 并开端走向世界 , 屡次在国际盆景评选运动中获奖 。
海派盆景形形色色 , 不受任何程式限定 , 但在规划上十分夸大主题性、层次性和多变性 , 在制造进程中力图表现山林野趣 , 注重自然界古树的形状和树种的特性 , 顺水推舟 , 随类赋彩 , 依照国画实际请求 , 起劲使之神形兼备 。 固然也同一切北派一样 , 考究技片外型 , 但技片不只数目较多 , 没有流动规格 , 并且大小不等 , 外形各别 , 疏密相间 , 离合自在 , 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的 。 因而 , 在技法上另辟蹊径 , 扎剪偏重 , 不必棕丝而用金属丝环绕纠缠枝干停止曲折外型 , 然后细修细剪 , 以坚持美丽形状:刚柔相济 , 流利天然 。
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十分丰厚 , 落叶、常绿、花果各种包罗万象 , 如今已达140余种 , 个中以常绿的松、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 , 近几年还从外洋(如日本、葡萄牙等)引进一些树种 , 使海派树桩盆景愈加多姿多彩 。
上海境内没有大山 , 但对山川盆景却有较大的开展 , 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。 过来 , 上海的山川盆景 , 普通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浏览 , 即便是吸水的软石 , 也置于深水盆中 , 仅现其山岳的姿势 , 而短少诗情画意 。 从60年月开端 , 董叔瑜、殷子敏等盆景艺术妙手 , 对山川盆景接纳勇敢改造 , 汲取其他派别山川盆景的长处 , 率先采取浅口水盆 , 使其既能观其山腰 , 更能浏览到迂回多变的山脚(江岸)和波光潋滟的水面 。
如今海派山川盆景有两大范例:其一是用硬质山石显示远景 , 盆内奇峰高峻陡峭 , 林木葱笼;其二是用海母石、浮石等软质石材 , 仔细砥砺出山纹石理 , 种上小树(小草) , 以显示平远、深远的意境 。 不外 , 这两种范例的山川盆景 , 就其总的作风而言 , 都比拟空阔 , “孤帆远影碧空尽 , 唯见长江天涯流” , 无疑是地区情况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 , 表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区特征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