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的节气有哪些,春天的六个节气介绍


春天有哪些节气? 农历的节气, 一般三个月为一个季节, 春天是从立春开始到谷雨为止, 节气有, 立春雨水, 惊蛰, 春分, 清明, 谷雨 。
春天的节气都有什么? 依次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 。

  1. 立春:斗指东北 。 太阳黄经为315度 。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。 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, “阳和起蛰, 品物皆春”, 过了立春,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, 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。
  2. 雨水:斗指壬 。 太阳黄经为330° 。 这时春风遍吹, 冰雪融化, 空气湿润, 雨水增多, 所以叫雨水 。 人们常说:“立春天渐暖, 雨水送肥忙” 。
  3. 惊蛰:斗指丁 。 太阳黄经为345° 。 这个节气表示“立春”以后天气转暖, 春雷开始震响, 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, 所以叫惊蛰 。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。 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。 谚语云:“惊蛰过, 暖和和, 蛤蟆老角唱山歌” 。 “惊蛰一犁土, 春分地气通” 。 “惊蛰没到雷先鸣, 大雨似蛟龙” 。
  4. 春分:斗指壬 。 太阳黄经为0° 。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。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, 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, 所以叫春分 。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, 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。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。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。 各地农谚有:“春分在前, 斗米斗钱”(广东)、“春分甲子雨绵绵, 夏分甲子火烧天”(四川)、“春分有雨家家忙, 先种瓜豆后插秧”(湖北)、“春分种菜, 大暑摘瓜”(湖南)、“春分种麻种豆, 秋分种麦种蒜”(安徽) 。
  5. 清明:斗指丁 。 太阳黄经为15° 。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, 草木始发新枝芽, 万物开始生长, 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。 在清明节这一天, 人们到郊外踏青, 祭扫坟墓, 这是古老的习俗 。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说:“春分后十五日, 斗指乙, 则清明风至 。 ”“清明风”即清爽明净之风 。 《岁时百问》则说“万物生长此时, 皆清洁而明净 。 故谓之清明 。 ”
  6. 谷雨:斗指癸 。 太阳黄经为30° 。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, 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, 所以, 谷雨就是“雨生百谷” 。 谚云“谷雨前后, 种瓜种豆” 。
    扩展资料:
    二十四节气(24 solar terms), 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, 是根据地球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, 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°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。
    2016年11月30日,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。 在国际气象界,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 。 2017年5月5日, “二十四节气”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。
    季月节气表

是春天的哪个节气? 春季节气有六个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 。
1.立春:每年的2月4日或5日,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。 立春, 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 。
2.雨水: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, 此时冬去春来, 气温开始回升, 空气湿度不断增大, 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。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、雨量渐增, 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。
3.惊蛰: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。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, 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。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,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,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。 时至惊蛰, 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 万物生机盎然 。

推荐阅读